5月10日,比亚迪发布了全新一代e平台3.0 Evo,其首搭车型海狮07EV也同步上市。
整体来看,e平台3.0 Evo亮点很多,全球首创了CTB整车安全架构、十二合一智能电驱、智能宽温域高效热泵、全域智能快充、智能运动控制五大技术集群,针对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安全、续航、充电速度、整车运动控制等进行了升级。
今天重点看一下这套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这是在上一代八合一电驱系统上升级而来的,在八合一电驱系统集成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OBC、DC/DC、PDU、VCU及BMS的基础上,对原有模块进行升级,并再次集成了升压模块、升流模块、自加热模块、能量管理智控系统,形成了全新的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在集成化、智能化上实现了进阶。
无独有偶,吉利汽车旗下星驱科技在北京车展期间重磅推出了十一合一智能电驱动系统,将在吉利银河系列产品上搭载应用。
华为在23年推出了DriveONE十合一电驱总成系统,作为A级纯电动汽车动力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在电驱动基础上,从前几年的三合一,发展到六合一,又发展到今天的十合一、十一合一、十二合一,可以看到动力系统在极度“内卷”,卷技术、卷成本、卷性价比,在高度集成化路线上一路狂奔。
电驱动集成化有哪些优势?
首先,高度集成化在成本、重量、体积上会有一定的优势。毋庸置疑,高度集成化意味着之前独立的模块在外壳、电路、芯片等方面会进行共用,在成本、重量及体积上进行降低。同时重量的降低,也就会导致单位能耗的降低,进而可提升车辆续航、降低需求电量从而降低电池包成本。
其次,高度集成化产品可以实现性能上的提升。集成化可以使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更加紧密的协同,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优化。原来独立的控制器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传递,现在变为板载间传递、甚至是同一芯片内的传递,延时大大缩减,实现控制效率及用户体验的提升。
如此次比亚迪发布的十二合一智能电驱工况综合效率达到了92%,市区续航里程提升了50km。
最后,高度化集成产品可以实现控制的优化,进而提升汽车的操控性能及驾驶体验。集成化的系统可以应用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及智能控制策略,创新性的实现智能化控制。
如此次比亚迪发布的脉冲自加热技术,将电机、电池及电控深度融合,负脉冲去极化,正脉冲提电流,可以实现智能末端快充控制,使得末端充电时间由30分钟大幅降低到18分钟。
电驱动系统的高度集成化确实在成本/重量/体积的降低、性能的提升及智能化控制方面带来了显著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复杂性的增加、诊断维修难度及维护成本的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十二合一是动力系统集成的极限吗?
纵观比亚迪/吉利/华为三家的集成化产品,集成数量及集成产品上各有不同。
三家在集成上都涵盖原来的电驱三合一+充电三合一+VCU+BMS,其他方面集成略有不同,吉利及华为均将热管理控制集成了进来,比亚迪则更多的基于控制融合进行了集成。
多合一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后续的高度集成化路线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
从集成化上看,动力系统多合一后续在智能化控制方面会持续集成、进化,如动力与底盘、动力与智驾的跨域融合、车云协同方面,持续在智能化上发力,通过智能化提升车辆性能及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驾驶能力的提升,控制冗余也是动力系统多合一产品的一个集成方面,来起到未来智驾时代“整车小脑”的作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