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购网
推荐: 销量这么差,怎么产能还跟不上下乡进小区充换电设施加速落地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5月A级车:"6+2+2"格岚图FREE318上市,21

销量这么差,怎么产能还跟不上?

时间:2024-06-25 12:31  来源:盖世汽车  编辑:李陈默   阅读量:10229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产能”,一边是跟不上的“产能”。

2015年前后,中国车市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造车新势力。有人粗略统计过,巅峰时期的数量达到100多家。而到了这两年,真正有销量统计的造车新势力,只剩下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和哪吒这5家。

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同样是粗略统计,这上百家的造车新势力的总产能超过了1000万辆。当然,现在追究这1000万辆的产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看剩下的这5家的话,相较于它们自身的销量,大部分车企的产能还是过剩的。

相关媒体统计,蔚来汽车2023年开始产能达到48万辆,小鹏汽车2023年实现自有产能40万辆,理想汽车2023年底总产能扩大至50万辆,零跑汽车已有产能25万辆,哪吒汽车三座工厂共计总产能可以达到28万辆。

再来看这5家车企去年的销量,蔚来汽车全年交付16万辆,小鹏汽车全年交付14.1万辆,理想汽车全年交付37.6万辆,零跑汽车全年交付14.4万辆,哪吒汽车全年交付12.7万辆。即便是去除一些在建产能或冲刺产能的水分,这些车企的产能完全能够满足交付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5家在2014-2015年就已成立的造车新势力,至今已在中国汽车市场摸爬滚打近10年的时间,还会出现因产能问题而出现交付困难这一障碍?而且这并不是个例,是存在这几家车企中的普遍现象。

全局的产能之困

如果说产能之困的最大受害者,那肯定非蔚来ET5莫属。早在2022年的8月份,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大胆预测“近一年,宝马3系的月均销量在12000多辆,ET5在一年内销量将超过3系。”这样的底气,源于当时ET5的订单量超10万辆。

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能看到,除了部分月份实现这一目标外,目前蔚来ET5的销量与宝马3系还是有很大差距。连后来李斌也总结,“ET5的订单不是问题,但是整体的交付量确实比预期要少了几千台。这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供应链问题,有的是疫情导致的。”

原本蔚来ET5应该是蔚来的走量车型,这款车型的上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蔚来汽车的命运。与之命运相同的,也发生在小鹏汽车身上。曾经小鹏汽车凭借小鹏P7的一炮而红,最终后继乏力痛失主销车型。因此小鹏汽车也急需一款上量车型救急,随后推出的小鹏G6临危受命。

作为一款当时极具性价比的纯电车型,小鹏G6被定义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产品。同样,这款车不辱使命,仅在20天的预售期内就收获了3.5万辆订单。为了能够赶上交付进度,何小鹏甚至亲自去工厂打螺丝。

但这一操作并没有收到太大的效果,何小鹏也总结过小鹏G6的产能问题:与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和激光雷达的配套供应商的产能不足有关。不过,小鹏G6在上市之后的销量确实一路高歌,但最终止步于9000辆的月销数据。

理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里面热度最高、销量最好的车企,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李想曾在去年二季度财报会上明确指出,“本季度产能是唯一瓶颈,目前无解。”产能瓶颈主要受到供应链的产能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理想汽车年初定生产计划的时候定少了。

“蔚小理”在产能不足导致销量不佳的前车之鉴,理性会对后来者警示作用,但是很遗憾并没有。今年6月4日,哪吒汽车张勇在微博发文称,“自哪吒L上市以来,当前订单供不应求,工厂加班加点保供应。”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张勇在更早之前也说明了情况:对哪吒L的销量预测保守了,对车型品种结构预测也不准。4月22上市之后的35天内,哪吒L手握3万辆订单。但是在5月份的完整销售月,哪吒L的交付量只有3732辆。

纵观蔚来ET5、小鹏G6和哪吒L这几款产品,它们都是各自品牌的“关键先生”,但统统在产能问题上栽了一个大跟头,直接影响了整个品牌的发展。而实际上,产能这个问题,确实是新能源车企的一大心病。包括“全力以赴”的小米汽车,也有这种困扰。

小米SU7爆单,提车周期已经到半年以上。面对这一情况,小米汽车一方面将零部件订单量提升了80%,另一方面开启了双班制生产,同时也在着手加快二期工厂建设。面对产能爬坡的巨大挑战,即便强如特斯拉,也得需要马斯克睡在工厂才能解决。

“制造业如此复杂。如果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过程就砸了。这就是特斯拉面临的量产难题,我们将进入生产地狱。”从这可以看出,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产能不足大多是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而特斯拉面对的则是生产效率的问题。

传统大厂也不能避免

简单概括来看,这些新造车企业会出现产能不足的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对订单、销量预测不准,零部件、芯片等供应链端供货出现问题,产线的生产效率不足、柔性化生产较弱等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堆叠在一块,导致最后结果较为严峻。

如果说这些问题可能是新造车企业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导致的,那么对于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来说,它们有经验、有实力、有资源去避免这一问题。但实际上,很多背靠传统车企大厂的新能源品牌,也没有走太多捷径。

比如背靠长安汽车的阿维塔,从阿维塔11到阿维塔12,都遇上过产能危机。尤其是阿维塔12订单超出了厂家预期,这家车企在交付阶段不仅经历过产能爬坡阶段,也有供应商的零件供应出了问题。以致于出现交付延迟,部分潜在用户流失。

可谓是造车新势力趟过的雷,阿维塔每样都沾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阿维塔成立这么久之后,在销量端的表现平平的原因。而除阿维塔之外,依托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销量表现最好的极氪,也在经历着这样的阵痛。

极氪把009销量上不去的原因就归咎于产能不足,001也曾受到芯片、高清摄像头、空悬等零部件供应缺口的影响。但之所以极氪能够成为新能源车企销量的佼佼者,在于极氪的制造产能、采购能力与吉利共享尤其是浩瀚架构下的产品,比其他车企推动产能提升更有优势。

那总结以上这些新能源车企的表现来看,供应链问题是产能不足的首位原因。就像业内人士所说,供应链对新势力缺乏信心已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许多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生产停滞的问题,因为供应链企业更倾向于与品牌和产品更可靠的厂商合作。

那么问题怎么解决呢?答案是一些头部车企选择与国产供应链企业合作,通过和供应商共同发展来解决产能问题。同时,车企不仅要管理到一级以及二级供应商,也要管理到更加上游的供货商,补强自身的供应链。

也有人提出,很多车型的产能不足,在于车型的选配太多、车型版本太多。在消费者做出各种个性化选择之后,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也拖累了整个生产和交付节奏。所以,这也很考验车企的柔性化制造水平。

比如当初在问界新M7推出之前,华为就投入5个亿联合赛力斯进行大改造。其中就包括重要的一环产线升级,重新改造焊装产线以及车身重新开模。其本质就是统一通用零部件、精简生产流程、提升制造效率,全力保交付。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产能”,一边是跟不上的“产能”。实际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挑战的集中体现。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战争,不仅仅供应链的战争,还是车企自身如何进行大变革的洗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