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购网
推荐: 5折买宝马,究竟是馅饼还是陷来重庆车展,能不能只挂眼科?智能驾驶也是“老司机”,试驾长城第三代CoffeeOS车热力满满!上海连续第四天发布

5折买宝马,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时间:2024-07-07 15:58  来源:易车网  编辑:张璠   阅读量:11259   

“开20万左右的国产新能源,没人知道你穷,但如果开20万左右的宝马,别人肯定知道你没大钱。”对于近日在价格上“打骨折”求销量的宝马,某网友用这句颇有调侃意味的评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宝马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了20万元以下,但大家可能还是会选择国产新能源,因为低价宝马不但无“里子”,也没“面子”。

此前,曾有网友针对国产新能源动辄四五十万元的价格调侃道:“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然而转眼,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如今即便不努力,大家也“看不上”低价宝马了,正所谓“穷是真的,但瞧不上低价宝马也是真的”。

原因在于:在“里子”上,相比于同价位的国产新能源,低价宝马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豪华”且方便的配置;而在“面子”上,低价宝马也失去了品牌价值,撑不起爱虚荣者的面子。

似乎可以这么说,一向以高保值、高溢价著称的宝马,如今却舍得通过牺牲利润的“腰斩式”降价的方式来换销量,这可能的确表明宝马真的没辙了。只是到了今天,降价也未必能换得销量,正如某4S店的销售人员所说:“十几万的BBA都没人买,我能怎么办。”

如果如此大幅的降价,依旧无法帮宝马换得销量的提升,那么,其在中国市场可能就真的走到穷途末路了。何况,即便降价真能带来销量的提升,这也终究也只是个饮鸩止渴的办法,要想扭转销量下滑的颓势,宝马还是要在电动化转型上拿出更大的决心来。

短期或有助销量,但副作用同样很多

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18.75万辆,同比下滑3.8%,这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唯一销量出现下滑的主要单一市场。降价加上销量下滑,导致宝马集团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0.6%,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9.4%。

然而对此,宝马方面似乎十分相信其一季度营利的下滑就仅是因为销量下滑,而降价肯定能止住销量下滑的态势。于是近日,宝马不但开始对中国经销商进行补贴,还对旗下几款纯电产品进行了几乎“腰斩式”的大降价。比如,宝马i3指导价为35.39万元,但有些4S店的落地价竟已经下降到了17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宝马这款入门级纯电车的价格已经“腰斩”。此外,今年1月刚上市的宝马i5目前也出现了大幅降价,这款中大型纯电轿车的上市指导价原本为43.99万元,可如今不少经销商的降价幅度已达10万元左右。

这样大幅的降价,能不能换来销量的大幅提升,我们暂且不论,就算真的能提振销量,也解决不了导致宝马销量下滑的根本问题,此外还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副作用。比如,对刚买这两款车的旧车主这算不算“背刺”?刚买不久就亏损10几万,换做是谁都会有意见,这甚至会影响到老用户对宝马品牌的看法。

此外,新车如此大幅度的降价,肯定会影响到二手车的价格,这同样会让原本想要入手这两款车的用户心生迟疑。车市里有句话叫“买涨不买跌”,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担心刚买到车就遭“背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车的大幅降价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的保值率。

最后,“丐中丐”版宝马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宝马的品牌价值,毕竟此前国人之所以买宝马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品牌。而如今宝马突然大幅降价,这实际上会让消费者惊醒:原来,宝马的产品打5折卖还有利润空间,那之前岂不是定价“虚高”?其他产品是不是也是如此?这已经不是“背刺”用户的问题,而是诚信问题了。

换言之,这次宝马旗下几款纯电车型的大幅降价,固然有可能会短暂地为其带来销量的提振,但也有可能在随后带来巨大的反噬,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其燃油车的销量。何况,宝马在华销量之所以出现下滑,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对用户吸引力不大,没有满足国内用户已然改变了的需求,这光靠降价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大降价压缩利润,电动化投入受影响

宝马集团一季度的利润本就下滑了19.4%,这次“腰斩式”降价即便能换来部分销量,也会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利润的进一步下滑则很可能会影响其在电动化上的投入,从而影响后续推出的电动化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形成“利润下滑-缩手缩脚”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目前宝马并没有专门为电动车打造的纯电平台,也就是说其旗下的纯电产品都是出自“油改电”的CLAR平台,该平台兼容了ICE、PHEV、BEV多种动力模式,目前存在很多争议。比如,“油改电”平台由于并非专为电车打造,所以,它所制造出的车身结构跟纯电车型是不一样的,而车身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内其他配置如动力电池的搭载情况,这便会进一步影响到宝马所生产的纯电产品的续航和智能化,进而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和销量。

宝马如今之所以遇到在华销量下滑的问题,就是因为其燃油产品受到国内高端新能源的冲击,而电动化产品又竞争力不够。如果说其燃油产品的份额遭到“蚕食”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挽救宝马的只能是其新能源产品,那宝马真正需要做的其实不是大幅降价,而是下定决心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纯电平台,制造出能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在产品力上与国产新能源一较高下。也就是说宝马要想改变在华的不利形势,最终还是得回到产品上来,产品有竞争力了,销量自然就上来了。

就此来看,宝马近日在其电动化产品上的大幅降价,即便不能说是南辕北辙,也至少算得上是饮鸩止渴了。

“牛棚”无人接手,“奶牛”奔走他乡

宝马在华销量及利润的下滑,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与华晨汽车集团的关系。2020年11月,华晨宝马的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宣布破产重组,主要原因是债务高企以及旗下自主车企长期亏损。其财报显示,2015-2019年五年间,华晨剔除华晨宝马利润分成后亏损分别达5.4亿、6亿、8.6亿、4.2亿、10.64亿元,累计亏损34.84亿元。

此前的华晨汽车之所以还能够苟延残喘,主要就是依赖于宝马这头“利润奶牛”。据悉,同样是在2015-2019五年间,华晨宝马贡献利润共计269亿元,这无疑大大缓解了华晨的运营压力。只是即便有宝马的加持,也填补不了华晨自主品牌持续亏损的漏洞。

随后的2022年,宝马从华晨汽车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权,收购后宝马和华晨汽车分别持有华晨宝马75%和25%的股份,并不再纳入华晨汽车合并范围。这意味着此后华晨集团从华晨宝马处分得的利润比例将大打折扣,这对华晨的复活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到了今天,曾经滋养过华晨集团的“利润奶牛”华晨宝马自身也出现了销量、利润双下滑的情况。我们不禁想问:当华晨宝马也逐渐不那么赚钱甚至出现利润下滑时,华晨这个烂摊子还有人敢接吗?俗话说“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华晨最后真的宣告倒闭,那么,宝马在中国的业务同样会受到严重影响,届时,宝马与华晨的分道扬镳也几乎就是注定的了。

可以说,近日宝马在华的大幅降价,必然会继续导致华晨宝马利润的进一步下滑,而这则会加剧华晨的危机。如果此后宝马不在电动化产品上提高其竞争力,那么,未来就真有可能出现如下画面:华晨这座“牛棚”因年久失修轰然倒塌,宝马这头曾经的“利润奶牛”无处安放身体,最终只得无奈奔走他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