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顶部,一个个无人机起降平台静静矗立,仿佛是这座城市的新式鸽笼,等待着一群群“空中信使”的归来与出发;通勤时间,一辆辆空中出租车在专属的航道上穿梭而过;旅游爱好者则乘坐着观光飞行器,俯瞰着城市的繁华。随着太阳缓缓西移,一些无人机开始忙碌起来,它们携带着刚刚下单的商品,熟练地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将包裹或外卖准确无误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似乎已经离我们并不遥远。推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当前流行的热词——“低空经济”。
从国家规划到地方政策,低空经济已成为各地竞相抢占的赛道,我们正在视界之内的蔚蓝天空中寻求更多的可能。
蔚蓝天空的新机遇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等场景。
低空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不仅被视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且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2021年2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均有低空经济相关体现。
2023年至今,可以明显看到国家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今年4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有几个突出需求:一是尽快将低空空域资源转变成类似“土地”资源的生产要素,为开展经济活动提供要素保障;二是统筹空域、市场、技术、政策和安全五大要素,不断探索和推广应用场景;三是挖掘真实需求,形成规模效应,畅通商业模式,从而将低空经济塑造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引擎。
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低空经济的统筹规划进一步细化,通过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来引导产业发展。对相关航空器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空域划分等方面,也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
2023年6月,国务院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涵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及操控员管理、空域和飞行活动管理、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等,进一步规范了低空经济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
2023年12月,《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的发布,对空域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管理,为各类航空器运行提供了清晰的规范,也为新兴飞行器如eVTOL的试点运行及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
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产业新赛道,包括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广东省等省份纷纷响应,推出相应政策。据统计,有超20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发布更加清晰的目标指引。
如《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及若干措施》指出,到2025年,其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0家左右;河南《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则提出到2027年,计划建成20个左右通用机场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60家左右。
国家和各省政策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发展的主体集中在各地重点城市,他们有更细化的实施方案来抓住新机遇。
争做低空经济第一城
大湾区在这一轮低空经济竞争中显露了很强的竞争力,深圳和广州是两大明星选手。
2023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等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
2024年初,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据悉,在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同一年里,深圳成功开辟了77条无人机航线,新增设了73处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点,完成了61万次的载货无人机飞行。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70%的份额,而工业级别的无人机则占据了全球市场50%的份额。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汇集了超过1700家涉及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企业,包括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中信海直等龙头企业,以及峰飞航空等eVTOL领域的领军企业。这些企业覆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等上中下游领域。
对比深圳,广州稍显逊色。官方数据显示,广州目前拥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300多家,其中核心企业69家。不过,广州的支持力度也是可观的。
前段时间,《广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炉,对低空经济领域总部企业给予扶持。其中,对于研发制造类企业,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等相应条件可认定为总部企业,广州对每家企业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并给予总部企业人才户籍、人才绿卡、人才公寓、子女入园入学、办税绿色通道、政务服务、粤港粤澳通行等各方面保障。
除了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依托各自在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优势,开始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试图在无人航空器研发、智慧物流、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对新落户的经营范围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与商业运营等领域的低空经济企业,实缴注册资本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且落户第二年产值规模(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
综合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各地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各大城市在通航机场、飞行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希望通过完善的基础配套吸引相关企业落户,推动产业聚集和生态构建。
第二点是产业融合,生态构建,各大城市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合作研究机构等方式,推动低空经济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
从这点来看,各地的资源禀赋显然是不同的,譬如深圳,依托其在高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有利于形成以低空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集群。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各地愿意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或推动相关企业研发落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补贴并非个例,除了吸引企业落户,还有诸多城市对人才引进、无人驾驶航空器试行等方面有更具体的补贴奖励政策。
走出主要一线城市,非一线城市也在把握这一轮发展机遇,包括安徽芜湖、江西共青城、湖北十堰等地,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非一线城市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除了能够为城市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各地政府纷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激励产业发展。,这些资本投入也将为城市提供了发展低空经济所需的资金支持,同时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前不久,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为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
今年以来,各地设立大规模的产业基金,显示对低空经济的大力支持,苏州、北京和广州的产业基金规模领先。其中,苏州在今年新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6个,总规模超200亿元。
非一线城市中,有共青城将组建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低空产业项目进行资本赋能。5月12日,共青城市举行低空经济产业项目签约仪式,12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68.75亿元。
基于政策支持和产业资本的热情,市场已培育出一批明星企业。
6月23日,沃飞长空完成了旗下首款“飞行汽车”——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次公开飞行,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企业。
7月4日,小鹏汇天官方宣布,广州开发区与其签订了《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将在用地、融资、应用场景等各方面给予小鹏汇天大力支持,共同推动飞行汽车研发、量产及应用。据悉,小鹏汇天将在广州开发区建设飞行汽车研发、智能制造及销售中心,用于开展飞行汽车的试验生产、销售、营地运营等。
低空经济目前正经历着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在当前阶段,国内多数整机生产制造企业仍处于早期研发和试验试飞的阶段,接下来要进入商业运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挖掘低空潜力应用场景是重中之重,飞行汽车、eVTOL算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领域。
根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其中,在eVTOL领域,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5亿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在低空经济领域,将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总体而言,国家地方低空经济专项政策密集出台,创新企业正在涌现,产业拐点将加速来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