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购网
推荐: 前面325后面320,W21Tims天好中国三季度财报:王者归来全新一代普拉多将于明纯电/插混都有12.58万起以“三量法”助推共同富裕

智驾量产潮背后:生态仍是护城河,新时代“Wintel”已浮现?

时间:2023-04-21 08:45  来源:盖世汽车  编辑:醉言   阅读量:19709   

4月18日,上海车展期间,地平线正式发布了其BPU架构最新一代产品——纳什架构。

纳什架构是专为Transformer、大规模交互式博弈设计的,面向前沿算法优化赢得最佳算法效率,同时采用AI辅助设计大幅提升架构可编程性,具有超异构计算架构,可显著增强算力多样性。

据悉,从2019年到2021年,地平线BPU架构历经从伯努利1.0到伯努利2.0再到贝叶斯的三代进化,积累了超过300万片的前装量产验证。而纳什的推出,意味着地平线将进一步增强计算解决方案的能效比优势,帮助更多车企伙伴规模化量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阶智驾方案。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amp;CTO黄畅

高阶智驾普及潮到来 NOA落地车企仍需打磨

相比过去,汽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代步工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日益凸显。尤其后者,已经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化正逐渐变成看得见、用得着、离不开的功能属性。在麦肯锡的一项调研中,中国汽车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展现出了较高买单意愿。

从2020年开始,国内车企开始纷纷上线高速NOA功能。到去年,小鹏率先推送城市NGP,随后极狐、蔚来、阿维塔等车企也着手落地。根据西部证券数据,2023年至2025年搭载NOA的车型有望达到70万/169万/348万辆,其中支持城市NOA功能的车型将分别达到17%/40%/70%。

然而,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始终是一个业界难题。比如最近就有主机厂反应,用于训练自动驾驶模型的GPU A100的租赁成本上涨了约50%,1000张A100是起步价。除此之外,还有自动驾驶系统本身带来的成本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硬件预埋”都被视为高阶智能驾驶落地的必要条件。但当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增多,物理算力提升的同时实际付出成本也更多了。进一步讲,这部分额外成本并没有让真实算力和消费者体验有明显提升。

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在之前的采访中谈到,不能把芯片做成大家用不起,或者花了不少钱拿到芯片,却有很大的公摊面积。用他的话说,这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智能驾驶普及的阻力和障碍。

毫无疑问,市场需求相当迫切,而车企这边,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可以拉大与竞品之间的差距,提升品牌形象,加快量产节奏是必然。更重要的是,行业观点逐渐趋同,L2+级别自动驾驶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配置。面对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比起一味堆加算力,让芯片发挥出更高效率或许才是根本。

出于以上原因,基于国产芯片的高阶智驾方案在最近两年加快量产落地步伐。

首选合作伙伴 地平线赋能智能化落地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计算方案供应商,地平线在L2+级自动驾驶“技术底座”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去年国内乘用车前装L2+NOA域控制器芯片市场,地平线份额为49% ,英伟达为46%,两家公司合计占到95%。

截至目前,地平线已定点量产50余款车型,前装定点有120多款车型,征程芯片出货量超过300万片。合作车企覆盖国内和国际主流车企,牵手国际头部车企大众汽车集团、与中汽协公布的2022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均达成量产合作,并且与理想、哪吒、蔚来等头部新势力车企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地平线副总裁amp;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地平线还官宣了和比亚迪、采埃孚基于征程5的全新量产合作进展。

其中地平线与采埃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基于征程芯片以及采埃孚的算法开发与硬件设计和制造能力,地平线将支持采埃孚开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智能驾驶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的落地与普及。同时,比亚迪基于征程5自研的BEV融合感知方案将于年内量产。

国产初创芯片厂商打入主机厂供应链有多困难想必不用赘述。最近几年,一批批国产智能驾驶公司发展迅猛,市场却将大部分原因归结于供应链安全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但事实上,本土公司更大的优势在于合作模式灵活开放,创新能力足以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如今,智能汽车以一年一小代、三年一大代的速度进行迭代升级,传统基于“交钥匙”的合作模式已然无法满足需求。正如余凯所言,黑盒交付将是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同时他也认为,地平线并不只是一家卖芯片的公司。放眼智能汽车时代,地平线想做的是PC时代的“Wintel”,移动终端时代的“ARM+Android”。

智能汽车拉力赛生态成护城河

从成立之初,地平线便始终聚焦最前沿自动驾驶发展趋势,持续推动计算架构的迭代与升级。

要知道,算力的有效利用率既受限于带宽、计算架构,又受限于计算器件是否适配、软件能否充分调度硬件上所有的计算器件,并将带宽利用到极致。而自动驾驶算法不断演进,从RNN到Transformer甚至未来千亿级的参数规模,对计算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把架构和神经网络或是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良好匹配,发挥软硬件的协同能力,让算力利用率提升到极致,才能最终实现质变式降本。

因而在地平线内部有一个共识,BPU是公司底层的核心竞争力。在启动初代BPU设计时,地平线首先聚焦的便是最新神经网络架构。包括在设计贝叶斯架构时,其就将BEV算法模型注入到了芯片架构的设计和研发中。

以最新一代架构为例,纳什具备多项突破性核心技术。包括独特设计三级片上存储架构,核间高效协同,极致优化了大参数下的带宽瓶颈;具备多脉动立方加速引擎,灵活的引擎间数据流动实现高能效且低带宽占用;数据变换引擎,灵活支持Transformer细小算子;浮点向量加速单元,具有通用、灵活的特性,满足关键算子精度需求;紧耦合异构计算单元高效加速不同类型数据处理;核内、核间、片间高效灵活的多向数据流动,实现计算动态调度与灵活调优;虚拟化技术,透明式提升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数据驱动功耗优化,针对神经网络数据动态范围特性,降低功耗30%。

每一代架构都伴随着新芯片的诞生,这也是地平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原因。2022年,地平线基于BUP贝叶斯架构的征程5率先在理想L8上实现量产,算力达128TOPS,是国内第一个跨过百TOPS算力门槛的车载智能芯片,同时征程5有超过1700FPS的真实计算性能,做到了每秒处理1718帧图像的效率,远超同级产品。

得益于独创的BUP架构,依靠软件协同创新优势,地平线推出的征程系列芯片,量产合作车型覆盖座舱多模交互、高级辅助驾驶、导航辅助驾驶等全智能驾驶场景;覆盖燃油车、增程式、插电混、纯电动等多种动力类型车型以及从几万元到30万元以上多价位车型区间。

在合作模式上,地平线也推出了多种选择。可提供芯片和量产级算法,也可提供全面的开发工具支持车企高效开发,还可开放算法和原厂支持,与车企深度联合开发。此外,地平线也计划向整车厂开放BPU IP授权,提供软件工具包、芯片参考设计以及技术支持,助力部分车企自研芯片,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指出,地平线定位Tier2,拥有软硬件一体能力,目标是做整个高阶智能驾驶产业的“最大公约数”。赋能行业伙伴,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的完整生态。各有专攻,每家公司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最后把方案集成在一起,才能真正缩短主机厂的产品设计周期,满足快速创新需求。站在主机上角度,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获得更大自主权,加快产品上市脚步。

写在最后

陈黎明说了这样一句话,“加入地平线前,了解到地平线设置了首席生态官一职,对此非常感兴趣。加入这个大家庭后,更加意识到生态对于地平线的重要性。”据悉,地平线专门打造了一支用于建设生态的团队。目前生态合作伙伴超过100家,未来这个数字将更多。

借鉴PC和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生态一定是推动整个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构建生态不仅利于汽车品牌发展,对于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来说,生态也正逐渐成为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未来每一辆车都搭载地平线的智能计算方案”,不仅是地平线的愿景,更代表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需要行业携手建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