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购网
推荐: 这波降价直指春节新年车市“价广州车展丨奥迪放大招,Q6e壹大夫私密新零售的蓝海赛道,抓住机遇,共享女性私护市场的泰科电子:面向智能汽车的数据

这波降价直指春节新年车市“价格战”开打

时间:2024-01-04 09:16  来源:千龙网  编辑:张璠   阅读量:6731   

2024年伊始,中国车市开启新一轮价格战,首个鸣枪的依然是特斯拉。

这波降价直指春节新年车市“价格战”开打

据不完全统计,刚进入新年1月头三日,已有包括特斯拉、一汽丰田、哪吒汽车、吉利、领克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为消费者派发购车福利。

记者还留意到,车企这一波降价多是针对春节前推出,促销方式围绕着金融、置换补贴或直接现金让利展开。

这波降价冲着春节来

值得留意的是,这一波促销车企们纷纷锁定在1月内。与往年相比,2024年的春节在2月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是销售大年。春节越晚,春节前的市场火爆期越长,越是会带来车市较强节前消费增长。他认为,今年春节前车市价格的调整力度较大。

新车高频推出加剧价格战

车企首轮价格战的打响,揭开了今年车市竞争激烈的序幕。在去年11月底的广州车展上,多位汽车高管都向记者表示,今年价格战必然将持续。能打价格战也是一种能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指出,近年,车型更新频率已经从三四年一台车,变成18个月就推一款新车。密集的新车,高频推新均预示2024年中国车市将卷入2.0时代。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市的换代或改款新车超过800款。

今年车企的重点是降低成本,因为新车不可能涨价,只有降价。张永伟告诉记者,在车市价格战重压之下,车企为了增强自身在一波波价格战中的耐力,降本增效将是今年车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崔东树指出,近期碳酸锂价格下降、电池价格回落、油转电趋势延续,让新能源车企促销时有更多操作空间。记者留意到,近一年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相比2022年高位跌去近80%。截至2023年12月28日,碳酸锂价格已从近60万元/吨下跌至10.25万元/吨左右。目前,锂电池价格跌幅接近50%,处于较低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多家车企开启新年的首轮价格战,华为同时被爆出1月起终止与懂车帝等三大汽车门户合作,关闭了经销商线索留资入口。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旗下问界、智界等车型放弃从门户网站引流,或是华为释放改变传统线上营销方式的信号。有业内人士认为,营销渠道降本与引流方式调整,或将给问界M9等新车留出更低定价的底气。

惠誉评级近日发布报告表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将继续加剧,并导致部分企业短期内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承压,面对更高投资需求的同时现金生成能力减弱。

2024年伊始,中国车市开启新一轮价格战,首个鸣枪的依然是特斯拉。

据不完全统计,刚进入新年1月头三日,已有包括特斯拉、一汽丰田、哪吒汽车、吉利、领克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为消费者派发购车福利。

记者还留意到,车企这一波降价多是针对春节前推出,促销方式围绕着金融、置换补贴或直接现金让利展开。

这波降价冲着春节来

值得留意的是,这一波促销车企们纷纷锁定在1月内。与往年相比,2024年的春节在2月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是销售大年。春节越晚,春节前的市场火爆期越长,越是会带来车市较强节前消费增长。他认为,今年春节前车市价格的调整力度较大。

新车高频推出加剧价格战

车企首轮价格战的打响,揭开了今年车市竞争激烈的序幕。在去年11月底的广州车展上,多位汽车高管都向记者表示,今年价格战必然将持续。能打价格战也是一种能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指出,近年,车型更新频率已经从三四年一台车,变成18个月就推一款新车。密集的新车,高频推新均预示2024年中国车市将卷入2.0时代。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市的换代或改款新车超过800款。

今年车企的重点是降低成本,因为新车不可能涨价,只有降价。张永伟告诉记者,在车市价格战重压之下,车企为了增强自身在一波波价格战中的耐力,降本增效将是今年车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崔东树指出,近期碳酸锂价格下降、电池价格回落、油转电趋势延续,让新能源车企促销时有更多操作空间。记者留意到,近一年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相比2022年高位跌去近80%。截至2023年12月28日,碳酸锂价格已从近60万元/吨下跌至10.25万元/吨左右。目前,锂电池价格跌幅接近50%,处于较低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多家车企开启新年的首轮价格战,华为同时被爆出1月起终止与懂车帝等三大汽车门户合作,关闭了经销商线索留资入口。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旗下问界、智界等车型放弃从门户网站引流,或是华为释放改变传统线上营销方式的信号。有业内人士认为,营销渠道降本与引流方式调整,或将给问界M9等新车留出更低定价的底气。

惠誉评级近日发布报告表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将继续加剧,并导致部分企业短期内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承压,面对更高投资需求的同时现金生成能力减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